您好,欢迎访问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白发渔樵”品牌系列护水丰产技术在“双水双绿”乡村振兴项目中大有可为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9/11/29 11:40:06

  受中国化工报社邀请,郑州智拓生物科技参加了与6月22日举办的“2019稻虾种养生态产业发展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大部分为该产业龙头企业相关的核心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及该项技术领域的技术翘楚,比如: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产品研发部负责人杜延1全、史丹利研发中心微生物产品研发负责人杨清龙、金正大研发中心总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凑贵教授、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体系首席专家汤亚斌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强盛潜江龙虾学校特聘讲师王关林等。

1.jpg2.jpg

  会议现场


  近年来,在社会消费需求、政府奖励政策和农户追求高收益的趋使下,“稻虾共作”面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疯狂扩张,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成为风头无两的存在。“虾稻共作”面积的不断激增,也为农资产业带来百亿级的市场机遇,而稻虾田专用肥、专用药仍然缺乏专门的技术研究,出现巨大市场空白。


  绿色安全投入品

  是稻虾种养生态系统投入品生产必须肩负起的社会责任

3.jpg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在致辞中表示,从单纯的水稻种植到现有的“稻虾共作”模式,原有的投入品生态正在逐步改写。然而,由于大部分地区起步时间短,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过半稻虾种养户在赔钱;因为缺乏行业标准,虾稻投入品多而杂,市场乱;药害事故频发,农户不清楚哪些农药产品最安全;从植保到动保,传统农资渠道商在种植服务中正在迎来新的挑战。实践证明,这个看似暗藏百亿市场潜力的千万亩“虾稻共作”农资市场,蛋糕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切,筛选安全植保产品、推广生态绿色肥料,让农户稻、虾高品质双丰收,已经成为投入品生产者及渠道商必须肩负起的社会责任感!

4.jpg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表示,稻虾产业的发展首先意味着传统生态农业的复兴,与以前没有农药时青蛙与水稻的共处相似,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的体现;其次,水稻与小龙虾的和谐共生,意味着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第三,稻虾种养对农药、肥料等农资投入品要求安全、绿色、不伤幼虾,要求绿色使用、科学使用、合理使用,是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一种体现。面对稻虾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媒体、企业、政府、专家共同联合起来,搭建一个稻虾产业生态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涌现

5.jpg

  稻虾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负责人、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汤亚斌研究员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小龙虾已经成为湖北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稻虾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负责人、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汤亚斌研究员表示, 2018年,湖北省小龙虾产值达到1001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17.51%;总产量81.24万吨,增长28.62%,其中荆州、潜江、荆门、黄冈的产能占全省75.68%;总面积571万亩,增20.97%,其中荆州230万亩,荆门70万亩,黄冈68万亩,潜江54万亩。稻虾面积不断增长、市场火爆的背后,真实情况并不乐观。

  第一,赚钱的不多,亏本的不少。养殖户赚钱、保本微利、亏本各占三分之一。进入5月份,小龙虾一天一个价,导致流通环节面临巨大风险。小龙虾季节性强,4、5、6、7月份集中上市,超过了企业加工能力,加工企业很难挣到钱。

  第二,盲目上马,跟风现象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旱地都改造养小龙虾,根本不管水源、水质、土壤条件是否合适,很多养虾户根本不懂养殖技术,土地流转最高1350元。

  第三,田间工程随意,缺乏标准。很多农户不了解小龙虾的习性,在有些技术标准上,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农户很难去判断。

  第四,重虾轻稻,片面最求经济效益,很多人甚至完全把稻田变成了池塘。

  第五,小龙虾病害现象突出,5月前后发病频繁。

  第六,优质稻种的赛选,不同模式需要不同的水稻品种,包括生长期、抗倒伏、耐肥能力、抗病虫害等。

  第七,小龙虾养殖重产量轻质量,小规格多,大规格少,整体价格偏低。

  第八,5月集中上市,虾贱伤农,七八月份集中缺货。

  第九,乱用投入品,包括杀虫、杀菌、杀藻、杀青苔等产品,导致大面积死虾事故经常发生。

6.jpg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凑贵表示,稻虾共作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稳粮增效与重虾轻稻、改良土壤与次生潜育化加重、水质净化与水体富营养等多重矛盾,建议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注意晒田、清塘晒沟,注意3-4年旱作1次;要水源充足,地下水位高,排灌方便;回归种养结合的初衷!简单养虾,减氮种稻。

  曹凑贵建议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可以采取三种种养模式:

  (1)沟凼模式。“稻虾连作”,在稻田不挖沟或开挖简易围沟,配置一定的水凼,沟田联通,在沟凼内放养小龙虾,收稻后稻田储水养虾,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该模式小龙虾养殖强度不大、产量不高,适合于陵岗地区、土壤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低、水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型田块。实行育苗和养殖分离。

  (2)宽沟模式。“稻虾共作”,在稻田开挖环沟,宽4m、深1.5m大沟,水稻生长期间田沟相通,虾稻共生。可实现“一稻两虾”、“一稻多虾”。该模式小龙虾养殖强度大、产量高,适合于冲积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水资源充足、50亩以上的大田块。

  (3)生态池模式。“稻虾共生”,田块小,采用宽沟模式,往往造成养殖面积超过稻田的10%,为了保证稻虾共作,采用生态池模式。沿稻田四周开挖小沟,便于水分循环管理;并按每5亩开挖一个水池(即生态池)。该模式有利于稻虾共作、可“一稻多虾”,适应性广。

7.jpg

  潜江龙虾学校特聘教师、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王关林


  潜江龙虾学校特聘教师、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王关林则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孕育优质稻虾的必然条件。当前小龙虾养殖面临多个技术困惑:一是良种,目前全国的小龙虾多年来仍然还是1个品种,遗传育种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有待增强。建议通过远亲杂交等办法,维持小龙虾的品种特性,避免品种退化。二是饲料,目前市面上小龙虾饲料产品鱼龙混杂,急需完成小龙虾的饲料(配方)研究,便于人工饲养。建议以人工种植水草和培养浮游生物为主,以投放农副产品饵料为辅,以投放“小龙虾专用饲料”为补充。三是死虾,每年5月1日—5月15日是死虾的高峰期,小龙虾养殖病害近年呈上升趋势,相关疫病预警预报、快速检测、病害防治等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采取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全面预防的策略,中药预防安全、环保、高效。水质方面,在改底、解读、调水方面推荐微生物的方式。

8.jpg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强盛


  稻田种养,无论养殖何种类型的生物,根本还是种植业,属种植业范围。按照国家新出台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规定稻渔综合种养沟坑占比不超10%,水稻产量每亩不低于500kg。在江苏稻田种养每亩补贴可达到600-800元,但如果水稻产量低于500公斤,补贴将会面临取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强盛在分享中告诉大家,江苏省小龙虾养殖面积180万亩,主要集中在淮安、宿迁和盐城,江苏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途径可归为三点,一是立足“三优”。区域优、品种优、产品优。二是体现“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突出水稻的主体地位,以水稻品质优、适口性好、绿色有机为出发点,强化绿色防控,确保土壤、水体和产品,推进种植与养殖结合、质量与数量并重、品质与效益同步提升;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加强农田基础建设,规范水稻种植、水产、畜牧养殖,防止出现“渔强稻弱” 现象,坚决杜绝稻田池塘化和非粮化。三是实现“三多”。多方联动、多产融合、多重成效。通过稻田综合种养达到稳粮增收、节肥节药、绿色优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绿色、安全、环保

  千亿农资市场出现巨大空白

9.jpg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梁帝允研究员


  做好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确保水稻丰收的重要措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梁帝允研究员表示,2017年我国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5.03亿亩次,防治22.9亿亩次,目前市场上防治水稻病虫害药剂品种多,防控能力强,通过分区治理,发生危害程度将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但是,一些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等常用药剂产生抗性,如防治不当,将有爆发成灾的风险。与此同时,稻田中杂草发生偏重,抗药性杂草造成的危害损失巨大且发展速度快,目前有15种稻田杂草对7类10种除草剂产生抗药性。为了防除抗药性杂草,不得不增加除草剂用量获得较好的防效。但增加用药的同时,增加了成本,还产生了药害,也减少了养殖户的收益。建议做好到虫草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早用药,少用药。

10.jpg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华红霞


  与单一种稻相比,稻虾主产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50%以上,但在农药产品对小龙虾安全性未知的情况下,农资产品如何选用,仍是困扰渠道商、农户的一大难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华红霞为养殖户提供了五点小龙虾用药的策略:第一、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要优先选用物理、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时尽量采用高效低毒特异性高的农药产品。第二、不得使用菊酯类与有机磷农药。第三、使用农药后,最好能保持一段时间”稻虾分离“。第四、尽量避免在低龄幼虾时期使用。第五、农药对小龙虾的安全性评价必不可少,含有同一有效成分的不同制剂、混配农药需要一一进行安全性评价。

11.jpg12.jpg13.jpg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彭成林副研究员


  在稻虾共作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彭成林副研究员发现,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长期(连续11年和12年)稻虾共作模式比中稻单作模式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6.3%。同时,稻虾共作模式还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2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但增加了10cm以下土层潜育化的风险。对此,彭成林及其团队针对虾稻田需肥特点,用包膜氮钾复合肥、包膜尿素和普通复合肥制成控释掺混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省工、简便、肥料利用率高、肥效长且后期不脱靶、增产增收的目标。目前,团队正在对产品进行优化。下一步将与机械测深施肥结合起来,进一步较少肥料的用量和包膜肥的比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白发渔樵”品牌系列护水丰产技术

  在“双水双绿”乡村振兴项目中大有可为


  在这次发展大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植物技术学院的曹凑贵教授的报告“双水双绿模式的挑战及建议”确确实实是一颗耀眼的照明弹。给未来稻虾、稻渔、稻鸭共作系统给出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14.jpg15.jpg

  “双水双绿”是稻田种养的升级版,是利用稻田资源,采用绿色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水稻与水禽动物互惠互利,实现水稻、水产协同发展(双水),生产绿色稻米、绿色水产品(双绿)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生产工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目标。

  要实现这种目标,要有生态良好的科学基础作支撑,要有优质品种的突破;要有良好的生产技术规范,以绿色生产为保障;要有多种经营主体为基础,产业联盟为依托,强调品牌与文化内涵的产业发展之路;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产融合、优秀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目标。真正成为世人流连忘返的鱼米之乡。

16.jpg

  从曹教授的介绍,可以看出,生态产业发展是核心,生态产业发展必须以生态的投入品为基础。郑州智拓生物科技的成套技术能够有效对接。

  郑州智拓生物科技是一家集水质改良剂、 水产生物肥、鱼病中药防控技术 ;优质中草药种植技术、高端健康功能性农产品培育技术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科技型企业。以生态鱼塘为基础,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中草药技术为配伍的养殖方案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产品与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技术积累,形成了以“白发渔樵”品牌系列鱼塘产品技术、“子养希草”中草药种植技术、“天之祜”功能性农产品种养技术为体系的多种产品支撑,深的使用者信赖。

17.jpg18.jpg

  至今有“浮标式生态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生态养殖用鱼类捕捉装置”、“生态养殖用稻田放水捕捉渔网固定装置”、“生态养殖游鱼方向引导系统”、“新型生态养殖用多点水质监测装置”、“生态养殖用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系统”等等80多项国内外专利。通过河南省五项科技成果。这些技术与成果应该在“双水双绿”的乡村振兴项目组有用武之地。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37167990056